首页 栏目首页 > 商品 > 正文

翔安区民安街道何厝社区第一条水泥路 成为推动社区腾飞的“源动力”

何厝抓住发展机遇,成为翔安区台胞投资、创业的乐土。 陈嘉新 摄


【资料图】

不起眼的何厝大道见证了何厝的发展。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戴舒静)在翔安区民安街道何厝社区,有条很不起眼的小村路,仅有一个车道,全长约两公里,但是它的名字却很响亮——何厝大道。它是何厝社区的第一条水泥路,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更是参与和见证了何厝摘掉全市“十大贫困村”的帽子,成为翔安重要台商投资集中地及台胞台青创业乐土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人生路漫漫,何厝是归途》系列报道之五,我们一起漫步何厝大道,回顾它经历过的时光。

错失良机

曾经想来投资的台商 车到村口就开不进去了

昨天,记者跟随何厝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英评,来到了村内北侧的何厝大道。这条以“大道”为名的路其实很小,宽只有6米左右,只能容两辆车擦肩而过。

“以前它在我们村的最外围,后来随着村庄向外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村里的一条小路了。”陈英评说,别看这路很普通,却是何厝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已有20多年,在何厝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英评说,1997年他担任何厝村委会主任时,这里还是我市的十大贫困村之一,村中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当时何厝有私人承包的石矿,村里的路况原本就很差,加上矿区进进出出的拖头车,土路都被破坏了,轧出两条深沟,遇到下雨天积水路面泥泞,村民们出行苦不堪言。

“那时候我们一大早挑着新鲜蔬菜,要去马巷菜市场摆摊,可是等到了那里菜都蔫了,卖不出去。”陈英评说,如今交通便利,开车到马巷菜市场只要15分钟左右,当年道路曲折要绕行多个村庄,跑一趟得两三个小时。

由于交通不便,何厝错过了很多发展良机。“有些老板开着小车想来何厝买石材,可是路太差了,小车进不来,他们就直接掉头去隔壁的洪塘了。”陈英评回忆,有一年一名台商打算到何厝投资办厂,开车从岛内出发到同安换了辆吉普车,车到何厝村口就开不进去了,投资的事就这么泡汤了。

快速发展

村民依托石矿开店经营 摘掉“十大贫困村”帽子

台商欲来投资泡汤的这件事,让陈英评受到很大刺激。他说,当时就下决心要修路。

随后,陈英评积极奔走,向相关部门提出修路的建议。1999年,何厝得到了一笔修路资金。消息传来,整个何厝村都沸腾了,大家都期待道路开通的那一天。

修路期间,为了防止施工方偷工减料,村里老人自发组建监督小组,每天轮流派人到现场“坐镇”。“这条路受到这样的关注,可想而知质量有多好了。”陈英评笑着说,当时曾有大车运载的石头不慎掉落到路面上,村民们都担心路面会被砸坏,没想到路面完好无损。

尽管过了二十多年,何厝大道的质量至今仍受到村民们的认可,当年修建的主体路面没有破损,反而是后来因为村内管沟改造重新填补的部分有破损。

交通方便了,很多外地客商直接开车进村购买石材,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何厝的经济发展。村民们依托石矿,逐步完善了饮食店、小卖部等相关行业,几年后就摘掉了“十大贫困村”的帽子。

创业热土

抓住契机改造“城中村” 助力台胞台企逐梦翔安

修建何厝大道让何厝收获了累累硕果,在随后几年里,村民们更是牢牢把握机遇,让何厝发展越来越好。

2008年,翔安火炬园二期落地何厝村和周边,村民们积极参与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如今村里的水泥路大部分都是利用这一契机陆续修建的。

2015年3月,何厝经过半年多的提升改造,社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死角变身砖砌长城墙,打造成一条文化长廊;宗祠前方戏台成了大家熟悉的电教广场;破旧的古厝改造提升为新何厝人的文化讲堂。

今年,何厝再次迎来了“城中村”提升改造的良机,村民们卷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打造乡村振兴、近邻党建、产城融合、五社联动的“民安模式”。

陈英评感叹:“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何厝得到了印证,何厝正是借助“何厝大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十多年间建设成为翔安重要的台商投资集中地及台胞台青的创业乐土。他说,未来还将更努力,让更多台胞“留得下”“融得进”,助力台胞台企逐梦翔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