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商品 > 正文

广东这样聚起科技创新“青年集团军”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迎来一份重磅文件。


(资料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要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广东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大手笔、大动作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实现大发展。

省科学技术奖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

人才的厚度决定科学探索的高度,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广东在财政支持、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等“关键事”上出实招、下功夫,鼓励青年人打头阵、当先锋。

去年8月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正式发布,首次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授予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者产业化的青年科研人员。

今年2月公示的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显示,24人首次获得青年科技创新奖,绝大多数来自省内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

去年6月24日,又一重磅文件公布。

这份名为《关于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逐步提高各类科研项目青年科研人员资助比例,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和重大人才项目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均不低于60%,支持科研单位在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必要保障。

相关政策还将被上升到立法层面。

今年7月3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措施用法律予以固化。

《条例》要求,省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体系,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体系化项目资助机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提升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促进前瞻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财政资金设立的基础研究基金和科技人才工程中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支持青年“挑大梁”“当主角”

南极科考、长江防汛、河南救灾……近年来,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的团队研发的无人船艇,冲锋在各类重大任务一线现场。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科创政策引领下,他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张云飞钻研无人船艇多年,填补了我国在无人船艇领域的空白,团队拥有无人船艇核心专利数300多项,将自主航行、智能避障、集群协同等核心技术紧握手中,目前已在海洋调查、安防巡逻等相关领域投入应用。

为给青年科技工作者保驾护航,广东各地各部门守正创新,多种多样的举措极大激发科创活力。

广东逐步提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青年科研人员资助比例,2023年,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和重大人才项目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均超过60%。

省科协每年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向取得博士学位、35周岁以下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开放申报,获选项目按照事前资助方式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

广州则启动实施青年博士“启航”计划项目,单项经费5万元,支持青年博士自主选题、自由探索。

政策加持下,科技创新的“青年集团军”在广东集聚。

位于佛山的季华实验室设立了青年创新基金,吸引到“90后”博士谷旭在这里研发新型高端金属3D打印粉末的制备技术,突破发达国家“卡脖子”。

同样在季华实验室,结构新颖、不会爆胎的“非充气轮胎”已接到商业订单。项目负责人徐婷是季华实验室首批引进的博士人才。

“加入的第一年拿到了100万元的青年创新基金,第二年我们就拿出了首批国产非充气轮胎样品。”徐婷说,季华实验室的大力支持,让“90后”的自己得以迅速成长。

让青年科技人才“轻装上阵”

持续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减负行动、减少事务性工作、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时间……对于“减负”,《若干措施》着墨颇多。

广东同样意识到,要让青年科技人才“轻装上阵”,减轻其非科研负担。

例如,为减少科研人员在财务经费方面耗费的时间精力,广东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科目从原有的10余项精简为设备费、业务费、直接人力资源成本费三大类,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下放项目预算调剂权。

在人才类、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研究类等定额资助的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不再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实行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等。

此外,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广东全面推行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服务,除特殊要求项目外,逐步取消纸质材料。依托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广东省科技厅开发模块创新统计机制,减少层层转报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今年,围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等5项政策,广东还将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价评估,预计10月发布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落实科技政策“先锋榜”榜单及优秀典型案例,并对科研人员获得感较差、得分靠后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建立从减负到反馈的闭环,科创生态将进一步优化。

有了足够的空间、资源、政策倾斜,青年科技人才在南粤大地茁壮成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硕果可期。

南方+记者 钟哲 卞德龙 见习记者 吴雅楠

【作者】 钟哲;卞德龙;吴雅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