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商品 > 正文

我在碧山等您:乡村理想现代守望

编者按

开门见山,推窗见绿,生态宜居,气候宜人。近年来,黟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绘就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我在黟县乡村等您】专题,将集中展现黟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新时代风貌。


(相关资料图)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的诗句轻灵而淡远。关于“何意栖碧山”,这是历代碧山人建立于乡间的理想,也是一条正在摸索中的乡村振兴之路。

碧山村地处黟县县城北郊,又名三都,为明代黟县十二都之一。东晋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建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碧山儿郎或学徒经商,或求学问仕,在有成后返乡建家祠、兴学堂、筑路亭、架石桥,历经几十代孜孜经营,让一个古村落逐渐成形,并留下了龙田甘雨、石盂霁雪、冰壶印月等“三都八景”以及明代私塾耕读园、清代云门古塔等人文景观,更出现了一批如北宋政治家汪勃、清代书法家汪联松、近代教育家汪达之等名流。

走进碧山村,徜徉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间,转悠在三进的老屋里,你或许渴望在百年老桂枝下吟诗一首,抑或会感叹古莲花门的精美婉约。不经意间,你还会发现,这个有着3000多人口的大村中,小街小巷干净如洗,见不到一片纸屑;穿村而过的明沟暗渠里,清水东流,水静处鱼儿撒欢;偶遇荷锄劳作的老农,衣着老旧却干净整齐……

守望一片桃源秘境

走进村口没几分钟,碧山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晓锋就骑着一辆三轮电动车向我们驶来,热情地载上我们进村看看。跟着王晓锋走进村里,遇到的村民都笑着和他打招呼,也会有村民不时向我们这些“外来客”夸赞他们的“老书记”。

王晓锋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碧山村人,从2001年10月开始担任碧山乡碧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经碧东、碧西两村合并,2014年7月担任碧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至2021年换届卸任,前后20多年,他和这个村庄一直在共同成长。

但当年开局并不顺利,“我接手的时候,村里经济状况不好,还负债,乡里为我们提供水泥,号召我们把村里的道路硬化起来……但施工所需的资金是个难题。”王晓锋带领村干部主动到四处争取资金,逐渐地将村里的道路完成了改造。

接水管、修路灯、浇花除草等等这些零敲碎打的事情也一直是王晓锋关注的细节。他说,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事、杂事,如果没人管,就会成为老百姓的“费心事”“烦心事”,也就没有今天大家看到的碧山村。就这样,王晓锋从一上任便着手从人居环境开始改变村子的颓势,他带领村委班子身先士卒,清理垃圾、美化道路……在日复一日的“环境革命”推动下,“偏僻村”逐渐成了“人气村”,借着黟县徽州山水的名气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碧山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创客扎根于此,长居兴业。

随着碧山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碧山村旅游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其采用公司化的管理方式,将人员和资源整合、盘活,投资建设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全面改造旅游步行道,对碧山村进行环境整治和污水治理,优化村内基础设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呵护好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秧苗”

“不是每个村都有这种千年文化积淀的,我们碧山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建好新时代乡村,就须传承好本村优秀、独特文化,并将这些文化元素更多、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治理中。只有这样,我们工作才能得到村民的感知、认同和配合。”王晓锋对此十分自豪。

现在的碧山村,除了建有碧东、碧西两个文化大礼堂、农家书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外,还建立了一支有十余年历史、一直活跃在乡村大舞台的碧山农民黄梅戏剧团。在碧山文化大礼堂里,每月都要上演剧目十余场次。碧山农民黄梅戏剧团不仅能表演传统剧目,还自编了许多邻里互帮、家庭和谐、身边好人好事等剧目。碧山村还组建了广场舞队、风筝队等,每年黟县若要举办民俗活动,碧山男女龙狮队、古黟傩舞表演队都会是这些活动里的“常客”。2020年,古黟傩舞表演队还走进央视《乡村大舞台》进行演出录制。

值得称赞的还有碧山村村街巷路的命名,碧山村通过查阅史料、走访乡贤、共同协商最终完成了村中58 余条石板路的命名工作。主要路名有枫树岭路、翰林弄路、耕读园路、名贤堂路等,这些路名反映了碧山村的历史文化,背后有着广为流传的故事和传说。

王晓锋介绍,每年碧山村还要开展“好儿女、好媳妇”“好爷爷、好奶奶”“最美庭院”“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碧山好人”“最勤网格员”等评选活动。每年元旦、春节村里还要自主筹办由本村村民参与的“村晚”演出。此外,村里还会举办农民书画展、工艺品展览……

今年80高龄的老教师姚立兰,见到我们时依然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碧山村。“我们这个村变化肯定很大了,你进来村子看一眼就知道,我们这里新房子和老房子影影绰绰,老百姓生活待遇也提高了许多,还出了很多名牌大学生……”姚立兰自2004年退休后,便自学摄影,记录村内风貌变化,自发调查、摸底村内的古民居、古建筑和民宿、酒店情况,参与编撰村志,还手绘碧山村地图。

“我们村里,像我这样的老人有很多,退休之后,就想着为村里做些事情,2010年开始我还在村里担任导游,越来越多的村外人、年轻人来我们这里,给我们带来就业、知识……我很开心,也很欢迎。”姚立兰自退休便开始专心研究村史和村内的古民居、古建筑,时常还为外来的游客们开展相关讲座。

“值得一提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给我们建起文化活动场所,每天都有好多位年纪大的老人前来看黄梅戏。大家聚在一起,听听曲、下下棋、聊聊天,感觉生活倍幸福。之前,我们老年协会还整理编纂了《碧山村乡规民约》,它还是全国优秀村规民约呢!”曾担任碧山村老年协会秘书长的姚立兰开心地谈起他们的幸福老年生活和工作成果。

闲暇时间,村民读书看报、健身锻炼、跳舞唱歌、下棋娱乐、吹拉弹唱、写字作画等已成为碧山村新风尚。

多年以来,碧山村大力支持发展老龄事业,成立碧山村老年人协会,改造修缮老年活动中心,服务广大老年朋友,全力打造友好型老年社区,荣获全国第二届敬老文明号和全国示范性友好型老年社区。

在乡村播撒阅读的种子

碧山村虽是一个种桑养蚕为主的农业村,但村民们却更爱看书。

“起初有一个手工业的破旧厂房闲置,我们在2007年将其改造成了党员活动室,后来经过长期发展,便变成了现在的农家书屋。”王晓锋说。

碧山村对此还经过多方推荐和认真筛选,最终确定6名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农家书屋管理员。他们经过统一培训后,精心按照要求进行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此外,还先后建立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

如今,在“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碧山农家书屋里,现有配备7000多册藏书,60余种报刊和400余张各类影像光碟,且“农”味十足,被村民称为“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

农家书屋农闲时全天开放,农忙时每周一、三、五半日开放。不管春夏秋冬,晴雨风雪,农家书屋管理员都会准时开门,为前来还书、借书的村民办理手续。遇到非开放日,只要有需求,他们也会应约为村民开门服务。遇到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读者,他们还会送书上门。

农家书屋自建成后,定期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将农村党员教育与农家书屋使用相结合,并开展农业知识培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

2011年夏天,碧山村办起了留守儿童阳光之家,是黟县首个村级留守儿童阳光之家,每期参加阳光之家暑期班的少年儿童有40人左右。阳光之家”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师资团队,有教龄30多年的老教师,有大学生、留学生志愿者等。

如今,碧山“阳光之家”早已成了孩子们寒暑假的天堂。“阳光之家”不仅设施配套完备,还是全免费的,在辅导孩子们做作业的同时,还开设了孝敬、节俭、勤学、健体、感恩等传统“村学”课以及音乐、书画、摄影等兴趣科目。

今日的碧山,依旧黛瓦白墙,阡陌小巷间平静祥和,但并不意味着静止与不变 。

一处处文化场域,一场场民俗活动,一句句乡规民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资源,蕴含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更培育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如今的碧山,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一幅宜居宜业美丽村庄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